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(Aspzz.Cn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热搜: 创业者 数据 手机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营销 > 经营推广 > 正文

被低估的嘀嗒:智慧交通的隐形冠军

发布时间:2020-09-26 16:12 所属栏目:32 来源:网络整理
导读:嘀嗒的选择是对现有运力进行供给侧改革,比如在扬招仍是主流用户习惯的背景下,嘀嗒并没有试图以网约取代扬招,而是立足于网约与扬招两种模式共存,同时借助智慧

市场上的另一玩家嘀嗒出行,高调晒出六周年成绩单的同时,坊间也传出了嘀嗒出行即将在香港市场寻求IPO的消息。

对于滴滴的二次出发、嘀嗒的弯道逆袭,以及美团、曹操出行等新势力的跃跃欲试,业内陆续出现了网约车大战再起的争论,以至于有人猜测出行市场的烧钱游戏将二次上演,出行赛道可能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无限战争。

站在商业的维度上,诸如此类的讨论不乏一定道理,毕竟出行市场从来都不缺少话题性。可结合新基建的时代浪潮来看,出行市场新一轮的暗潮涌动,或许还有智慧交通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。

01 出行的数据盲区

智慧交通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。

早在2019年9月份,国务院就在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中指出,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,推动大数据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,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。

进入2020年后,新基建又为智慧交通摁下了“快进键”,阿里、百度、腾讯、华为等科技巨头鱼贯而入,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、智能汽车等解决方案层出不穷,智慧交通已然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。

原因似乎也不难理解,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,交通拥堵正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顽疾,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,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就能导致绵延几公里的堵塞。根据中国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静态交通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已占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%,相当于GDP损失5—8%。

有些错位的是,不少科技巨头给出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,属于动辄2030年、2035年的远景构想,对于交通领域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,往往没有进一步的答案。并非是科技巨头们好高骛远,而是交通的智慧化过渡还存在一连串的棘手问题。

比如出行产业的智慧化往往需要三个过程:

首先是数据的采集,大数据作为智能化的原材料,可以说是智慧交通进程的核心一环;

其次是数字化运营,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优化运营,逐步形成数字化的运营和管理体系;

最后是智能化改造,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,让城市的出行和运营越来越智慧化。

现阶段大多数城市的智慧交通还停留在第一个环节,仅仅在数据采集上就存在让大多数玩家望而却步的盲区。

一个是隔离于网约车的传统出租车。目前国内出租车行业的日订单量保持在5500万左右,占到了整个出行服务市场的60%。而出租车的线上化比例不足10%,扬招仍是出租车最主流的获客方式,造成了相当庞大的数据采集缺口。

另一个是独立于出行市场的私家车。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,2019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.615亿辆,其中民用轿车保有量为1.4644亿辆。在当下的交通体系里,对私家车的数据采集近乎空白,是体量远超出租车的数据盲区。

需要承认,智慧交通的蛋糕不可谓不诱人,倘若连最基本的数据采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盲区,所谓的智慧化也就无从谈起。

02 嘀嗒入局的底气

智慧交通的数据盲区,成了滴滴、嘀嗒们进场的契机。

滴滴不止一次提及“智慧交通大脑”的概念,试图向外界分享自家的运营经验,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变革中担纲重要角色。嘀嗒出行也提出了数字智能化、网约化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“三化战略”,同样开始向智慧交通进行战略倾斜。

但在智慧交通的赛道上,相比于滴滴的高举高打,嘀嗒出行可能是被低估的玩家。

与滴滴主攻网约车不同,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集中在顺风车和出租车。按照嘀嗒出行六周年时晒出的成绩单: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,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.8亿,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,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;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,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。

其中在顺风车市场,嘀嗒出行已经拿到了近70%的市场份额,嘀嗒顺风车车主在30秒内接单超1亿次、3分钟内接单超2亿次……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的庞大体量,在填补私家车的数据盲区上有着天然优势。

而巡游出租车则是滴滴和嘀嗒争夺的核心赛点。只是不同于滴滴一味将出租车司机网约化的做法,嘀嗒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。

以嘀嗒出行在西安落地的“出租车智慧码”为例,通过智慧码打通了司机、出租车、计价器、顶灯等,同时扬招上车的用户也可以利用智慧码对司机的服务进行打分、支付费用,甚至在智慧码对应的“出行助手”小程序中查看附近的巡游出租车。一个看似简单的智慧码,完成了巡游出租车行驶数据、交易数据和服务数据的线上化。

数据印证了嘀嗒的正确性,过去六个多月的时间里,西安智慧码的使用量已经超过5000万次,占到了当地出租车营运总趟次的72%,单日最高使用量超过40万次,90%的出租车订单通过智慧码实现了服务数字化。

除了出租车数据的在线化,运营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化学反应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数据显示,2019年巡游出租车的空驶率在45%左右。但西安的出租车公司通过嘀嗒出行“凤凰出租车云平台”的热力地图、智能巡游等服务优化运营后,目前西安巡游出租车的空驶率已经降低到30%-35%。

仅仅是扫除数据盲区的成绩,嘀嗒们已经是智慧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
03 市场将走向何处?

再来思考文初提到的现象,对出行市场的讨论不应该局限于网约车,而是切换到新基建和智慧交通的语境。

或许出行市场的未来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,可当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重构了商业的基础设施,出行市场注定不会在旧模式中循环重复。无论是滴滴还是嘀嗒,在智慧交通领域或明或暗的动作都是为了顺应潮水的方向。

只是和网约车市场的打法有些相似,在对出行市场未来方向的思考上,滴滴和嘀嗒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。

滴滴的策略在于通过增加供给来优化市场,比如内部孵化的花小猪与旗下的青菜拼车、顺风车业务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合,目的可能不是制造新的假想敌,而是间接寻找运力上的增量,夯实自身在终端层面的布局;再比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青桔单车、进军货运市场的滴滴货运,都是以增量分市场。

嘀嗒的选择是对现有运力进行供给侧改革,比如在扬招仍是主流用户习惯的背景下,嘀嗒并没有试图以网约取代扬招,而是立足于网约与扬招两种模式共存,同时借助智慧码等第三种解决方案加速传统出租车的转型升级,通过盘活存量供给资源的方式,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和出租车行业的运营效率。

本质上还是两种思维方式在作祟,滴滴的新基建布局里依旧有着消费互联网思维的影子,嘀嗒已经释放了以产业互联网思维探索市场的信号,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赋能,寻找新的增量空间。

(编辑:ASP站长网)

网友评论
推荐文章
    热点阅读